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执笔彩绘靓东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札记里的青春画卷

作者:时间:2025-08-29点击数:

 

夏日的东乡,翠峦叠嶂,云霓舒卷。在我校驻村工作队的精心策划与诚挚邀约下,一项以艺术赋能乡村的实践正在悄然酝酿。晨曦微露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翻山越岭而来他们是手握画笔、肩扛理想的乡村美化使者在田野乡间开启了一场艺术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昔日沉默的灰墙在他们笔下渐次苏醒,化为了一面面讲述乡村故事、传递文明新风、凝聚民族力量的“立体课本”。

民族团结与乡村美学的共鸣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大学生“东乡民族团结花”铸造实践团走进绵延的群山与帮扶村落每一笔色彩都紧扣乡村需求,每一幅画面都承载梦想期盼,以艺术之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奴拉芒村:美育墙绘滋养爱国情怀8名师生围绕“爱党爱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大主题,为奴拉芒小学校园墙面注入“思政力量”,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树立家国情怀。红与黄交织的图案不仅是色彩的碰撞,更是历史与信念的融合。颗颗殷红的石榴籽紧密相拥,像无数跳动的红心紧紧依偎,又似各民族儿女手牵手连成的同心圆,让爱国教育浸润日常。五天时间,他们书写下一则则关乎家国、关乎认同、关乎传承的时代宣言画笔扫过的不仅是墙面,更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精神馈赠

马场村:稚趣墙绘映染团结心声7名产品设计专业的大一学生用圆润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块,构筑了一个能让孩子读懂、喜爱、共鸣的童话世界。他们创作了圆头圆脑、笑容灿烂的各民族卡通小朋友形象,手拉手围成圆圈跳舞、共同放飞象征梦想的气球、一起照顾小动物和植物,营造出一个充满童趣和团结氛围的“民族大家庭游乐园”。七天的坚守,让原本单调的幼儿园墙面蜕变成启蒙之窗,这些画面不仅是色彩的组合,更是一种无言的教化,潜移默化间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埋入幼小的心灵。

马阴村:文明墙绘引领乡村风尚8名实践团的青年们将墙绘转化为一场与村民共创的公共艺术行动村民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共同执笔人。乡村孩子们那双双曾忙于农活、写作业的小手,一次蘸满颜料印上墙垣,长成一颗结满生命与希望的“五彩树”过往的车辆放缓速度,田归的农人驻足凝望一笔一画逐渐成型的图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建美丽乡村 共创美好生活……这些语句不再是标语,而是土生土长价值共识。艺术于此落地生根,成为融入泥土、贴近生活的乡风文明语言。

精神之光与振兴之路的交响

石油化工学院“核梦启航青年宣讲团”带着“两弹一星”的精神火种来到东乡县果园镇李坪村,开展主题为“石榴籽相拥,民族花长盛——陇原星火绘团结”的实践活动。为共青团中央“两弹一星”全国志愿宣讲团入选团队,带着专业宣讲的深厚积淀与青春担当此时,15米长的巨幅墙绘在田野间徐徐铺展:浩瀚星空下,火箭带着烈焰直冲云霄,原子模型在蓝紫色光晕中闪烁孩子踮脚涂色,老人坐看勾勒,画笔划过墙面的沙沙声里,是一个民族走向自强的不屈宣言。

宣讲团不仅用画笔,更用故事、用课堂、用陪伴,将科学报国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他们“两弹一星”元勋的事迹娓娓道来,演示传送带模型成功运转时孩子们的欢呼,《爱我中华》的合唱声中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怀交汇相融,无一不变得可亲可敬那些被唤醒的笑声、被点燃的信念、被缝合的代际,会在土地里继续发芽,像麦子一样一茬又一茬,向着天空举起金色的手掌。

更深远地,团队通过走访村民、校长、驻村干部,捕捉到乡村振兴中的细微变化教育意识提升、养殖政策落地、村民眼中有了光……这些变迁被凝练为墙绘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七个大字,这不仅是口号,更是李坪村日常真实的写照。而当离别来临,发放的爱心礼包水彩笔、遮阳帽、小风扇,都是延续关怀的象征足以画出彩虹、挡住烈日、扇起来日的风。

我校的学子们以艺术为桥、以文化为媒,不仅美了乡村的颜,更铸了乡村的魂。他们用笔尖的温度唤醒土地的记忆,以青春的视野重新定义乡村的价值。在这一幅幅跨越大山与心墙的画卷中,唤醒乡村的文化自信,凝聚村民的精神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润物细无声”的持久动力。(图:驻村工作队;文:李莉;审核:潘昱辰)

 

CopyRight©2013 兰州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专题网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