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帮扶力量共筑美好未来
——五家乡马阴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纪实
在兰州理工大学和五家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下,在学校帮扶工作办公室的指导和保障下,驻村工作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主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扎实有效开展帮扶工作。
一、做好疫情防控,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7月10日,兰州市突发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阵地!正逢双休日休息的驻村工作队义无反顾奔赴一线,召集村两委及全村党员会议,成立了马阴村疫情防控指挥部,建立疫情防控工作微信群,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总控全村疫情防控工作。

1、疫情防控政策广泛宣传
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线上通过马阴村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群和村社工作群等微信群发送疫情防控宣传信息;线下通过走访入户摸排、张贴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防疫相关知识。以社为单位,积极向群众宣讲疫情防范知识,提醒群众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每天在村内疫情防控群中转发省州县阳性病例及中高风险区最新情况,并要求村民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及时报备,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防疫物资稀缺匮乏,驻村工作队积极宣传,以身作则,率先捐款,带动村民捐款捐物,动员大家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

2、全面精准细致摸排
面对新一轮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迅速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对本村七个社进行了网格划分,工作队员主动承担起网格员的工作,通过认真入户核查,对本村人员、外来人员进行细致摸排,摸排疫情发生以来村民的活动轨迹,是否有中高风险旅居史,健康码信息等,确保摸底不落一户、登记不落一户、全员核酸不落一户。特别是精准排查由中高风险区以及外县外乡返村人员信息,详细掌握流调人员信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及时跟踪了解。共计排查疫情中高风险区返村人员271人,同时,劝导群众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良好健康卫生习惯,提醒群众非必要不离村、外出务工人员非必要不返村,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在全村封户后,作为网格员,工作队员积极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全面了解群众困难和需求,做好体温监测、核酸监测、生活保障、环境消杀、困难群体帮扶等工作。
3、居家监测严格管控

工作队根据摸排结果,对于外来人员,中高风险旅居人员、时空伴随黄码人员建立居家健康监测人员信息台账,及时与居家监测人员取得联系,掌握人员信息,告知居家监测相关要求,纳入村社网格化管理并做好必要的生活保障服务。每日进行健康询问,配合核酸检测人员进行上门监测。对于进行健康监测人员,我们不定期的对他们进行抽查,了解是否按要求进行居家健康监测。对于不能遵守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对其进行说服教育。

根据乡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要求在交通要道、村社入口设立5个疫情防控卡点,进行登记检查工作。工作队和村两委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确定5处关键卡口搭建了值班帐篷,工作队员率先垂范,带领志愿者日夜值班,对于不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流动人员,及时进行登记劝返,对于家中有急事需要紧急帮助的,及时联系村社干部帮助解决。
4、疫情防控攻坚克难
由于马阴村地处偏僻,加上全村均为东乡族人员,人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有好多人都不会申请他们的健康码、行程卡,为了顺利进行核酸检测,工作队员不厌其烦,帮助村民们申请健康码;核酸监测时,为避免扎堆聚集,工作队员在广场上画了两米线、设置了隔离带,并进行温馨提示。几轮核酸下来,村民们都能够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政策要求配戴口罩、勤洗手、两米线、不扎堆、不聚集的要求,降低了病毒感染的风险。

疫情封控期间,全体工作队人员坚持把保障全村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解决生活困难放在第一位,对全村的人员,特别是特困供养人员、五保户老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为存在实际困难的群众提供帮助,为生病村民购药送药、为生活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物资、为五保护老人送去爱心晚餐,为他们送去生活煤气、为牛羊养殖户送去饲料等。


在“7.08”这波疫情中,马阴村村“两委”及工作队员们克服困难,坚守阵地,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冲锋在前、战斗在前,努力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忠诚、责任与担当。最终,马阴村以“0感染”、“0密接”的成绩,打赢了这波疫情防控的攻坚战。
二、完善村级资料,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保障
自八月份以来,工作队在村“两委”的密切配合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加班加点,将2022年全年全村各类情况逐项梳理、一一汇总,装订成册,通过了东乡县多部门的联合验收,得到了全乡的一致好评。

根据东乡县“东振领办函【2022】97号”文件精神,对于村的基本情况、学习资料、防返贫监测、工作排查、问题整改、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养老保险、兜底保障、金融帮扶、衔接资金、驻村帮扶及示范村创建等十八项资料,全部按统一要求、统一目录制作,并由县上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人社、教育、卫生、医保、住建、水利、民政、发改等十几个部门联合验收。面对年度重点工作,工作队员首先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其次进行队员分工,每人负责几个大类,每个类别的每项内容,都要有上级文件、开会部署、活动方案、项目实施过程剪影、工作简报、实施前后对比,农户确认等一系列的资料组成,由于时间紧,工作队员们放弃节假休息日,时常加班工作到深夜,资料做好后,开车到30多公里外的县上审核,对于县审核组提出的新的要求,工作队员立即回村整改,并将整改后的资料再次到县上送审,这样多次往返于县城和村之间,经过一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奋战,终于提前通过了村级资料的审核工作。村级资料的收集归整,充分展示了农村工作的阶段性成效,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排查户情民意,严防返贫致贫风险
根据国家和省上的安排部署,八月份在全临夏州范围内开展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夯实防止返贫监测工作基础,切实解决“应纳未纳”和“体外循环”等突出问题,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的底线。工作队和村社干部、联户干部入户排查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异地搬迁安置、劳动力培训务工、适龄学生入学、残疾家庭社会保障等详细家庭信息,认真修改更新村户情信息系统,逐户分析其收入结构、稳定性和刚性支出情况,“ 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以及在就医、上学、 就业、产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疫情灾情影响潜在的风险,以家庭为单位综合研判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是否符合纳入防贫监测范围条件,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有效防范因灾、因疫、因病带来的返贫致贫风险。建立台账,制定帮扶措施,完成“三类户”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制定。定期走访“三类户”“特困供养户”“低保户”“残疾户”等特殊群体家庭,督促实施帮扶计划,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四、宣传党的政策,让党的扶贫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为了让乡村振兴真正家喻户晓,让惠民政策“接地气”,让群众真正了解惠在何处、惠从何来。驻村工作队主要通过召开村民知情大会、召开党支部“三会一课”,入户“一对一”宣讲、组织村组干部、“三类户”代表、村民代表等参加的各类学习等方式,围绕乡村振兴项目、政策性补贴、教育、医疗、饮水住房安全、小额贷款、养老金、低保金等政策内容,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政策“明白人”。
村上按季度召开村民知情大会,由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从不同角度为村民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惠农政策,尤其对群众高度关注的畜牧养殖达标奖补、耕地保护、创业贷款流程等进行了重点解读,为群众搭建了知晓政策、反映诉求、参与村务管理的平台。
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学习党的各项理论知识和乡村振兴惠农政策,通报村上当前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要求每个党员将所学的政策及时传达到村民中间。
为了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工作队员还对群众各项政策及收入进行测算,通过入户排查户情,工作队的每位队员上门“一对一、面对面”答疑解惑,让每户家庭都清楚每一项政策、明白自己的收入来源。切实做到宣传全方位、全覆盖、确保入脑入心。另外,工作队不定期召集村组干部、“三类户”代表、村民代表等参加的各类学习,学习乡村振兴的各类政策,结合实际为村民做好政策宣传,让群众进一步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